聚焦家庭暴力②|逃离家暴,庇护所能否成为避风港?
考虑到很多施暴人都会看受害人的手机,贸然联系可能会打破受害人的安全状态,刘萍提供了明心的电话,等对方准备好后主动联系。她还记得,李念找到她时,身上的淤青还没完全消退。评估后,她决定为李念提供庇护服务,并协助她提起离婚诉讼。
“好几次一个人走在马路上,不知道去哪,我真的有轻生的念头。”李念宁愿在街上流浪,也不想再让丈夫找到。
1196次庇护
与李念遭遇相似的家暴受害人,褚俊秀和同事12年来接待了1196名。她的工作本上,还留有不少求助记录:有人血流满面,却担心影响孩子前途,不愿报警;有人被跟踪、威胁,需要亲友陪着来;还有人被追到了庇护所门口……
2008年11月,昆明市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所依托昆明市救助管理站挂牌成立。此前,国家《关于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若干意见》和《昆明市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的意见》先后下发,明确了民政、公安等有关部门和妇联组织在反家暴工作中的职责。
“当时为推进反家暴工作,市妇联有意牵头成立庇护所。救助站有这么一个场所,也救助过遭受家庭暴力的人员,相对来说比较合适。”昆明市救助管理站党委副书记魏志忠介绍。
昆明反家庭暴力妇女庇护所。人民网 杨乔摄
目前救助站的186张床位中,有8张专属于家暴受害人。一道铁门将三间房与其他救助空间隔开,入口处一块公告牌上写着“爱心港湾”。每个房间约十多平方米,窗户和走廊都装有安全栅栏。设有四张床的那间,可以和小孩同住,另两间除两张床外,还有储物柜和沙发。每张床边都有一个塑料脸盆,盆里是洗漱用品。洗漱和就餐空间则需与其他受助人员共用。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