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家庭暴力②|逃离家暴,庇护所能否成为避风港?
“我开玩笑说,你们太高看我了,我也是个普通人,走出去,施暴人也可能追着打我的。”褚俊秀直言,“家暴是一个很复杂的问题,不是靠一个小小的机构就能解决的。”
“遇冷”
实际上,褚俊秀口中时常“爆满”的避风港曾无人问津。庇护所挂牌后的半年多里,她一个受害人都没见到。“设施都齐了,工作制度也理好了,没有一个人来,很尴尬。我还怀疑,我们昆明是不是没有家暴的现象?”
庇护所工作流程。人民网 杨乔摄
2009年“三八”妇女节期间,不少媒体前去采访。“有报道说庇护所遇冷,也有的说有这样一个机构,可以为家暴受害人提供帮助。”报道陆续发出后,褚俊秀才接待了第一位受害人。
湖北省监利市公安局退休民警、蓝天下妇女儿童维权协会创始人万飞介绍,2016年,其团队与民政等部门合作,依托监利救助站成立了反家暴庇护所。“挂牌以来,只接待了4人。我们会评估受害人是否需要庇护,但绝大部分人都会选择去亲友家,经济条件特别不好、实在没有地方去的,才会选择庇护所。”
监利市反家庭暴力庇护所。受访者供图
公开报道中,反家暴庇护所常同“遇冷”“闲置”等词关联。根据全国妇联数据,2016年全国已有庇护场所2000余家,2015年为家庭暴力受害人提供庇护服务149人次。此后数据未见公开披露。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