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高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如何辟新路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8月10日08:13

原标题:高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如何辟新路

随后,吴鹰从北京工业大学辞职,考入美国新泽西州理工学院;阎焱、熊晓鸽、张朝阳、张亚勤去了美国;徐小平先去美国,再到加拿大……

之后的十多年间,他们中的很多人都回到中国,活跃在政、学、商等各界,在当时的新技术、新理念和IT产业中发挥重要作用。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统计,1978年至2013年底,中国留学人员数量,从第一批52人,发展到306万。到2010年左右,中国70%以上的高水平大学校长,90%以上的两院院士,具有海外留学经历。

另有数据显示,近年来,我国每年派出超过35万的学生和年轻学者赴美留学或访问,每年吸引归国留学人员约50万人,超过25%的回国人员来自美国。

当下,一批高水平在美华人科学家因美国的另一项计划选择回国。

这项计划是美国2018年发起的“中国行动计划”(China Initiative)。美国历史上,以一个国家的名字命名调查行动十分罕见。这项计划美其名曰为了找出特朗普所说的“窃取美国贸易和科技秘密”的“间谍”。

不少在美华人留学生、学者和科学家因此遭到迫害与污蔑。执法部门在办案指标驱动下,大搞有罪推定。美国司法部对参加中国高校或科研机构合作的科研人员,包括美国本土科学家和华裔科学家,已提起至少20余起刑事诉讼。如哈佛大学利伯案、麻省理工陈刚案,以及埃默里大学李晓江案等。

这让许多在美华裔学者开始“重新思考未来”。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