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高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如何辟新路

来源:科技日报  2021年08月10日08:13

原标题:高科技人才培养交流如何辟新路

建立完善独立的科学教育体系

在部分研究型大学和顶尖研究所建立完善和独立的科学教育体系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现代科学的前沿发展、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国际合作。

中国该如何应对?

“能不能一直吸引全球范围内最优秀的人才到中国,建立培养顶尖人才的体制机制,让科学素质优异、综合能力突出的高端人才,在科技前沿领域、在相关的国家管理、在参与国际治理的中国或国际机构中尽其所长,是关乎国家未来发展的重要战略问题。”王小凡说。

这不得不让人联想到近期另一条备受关注的消息:高考满分的海南考生吴京泰通过强基计划被清华大学未央学院录取,专业为数理基础科学+微电子科学工程,投身“卡脖子”关键领域。

科技自立自强或许首先要实现人才培养的自立自强。

正因如此,王小凡认为,当前最重要的事,是在部分研究型大学和顶尖研究所建立完善和独立的科学教育体系。

王小凡分析,与接受过海外顶尖学术机构培训的青年人才相比,国内培养的青年人才,往往有杰出的科研动手能力,但在科学思想的提炼总结、科学发现的呈现、表达交流方面存在短板。为解决这个问题,他认为,对研究型大学和顶尖研究所内研究人员的评价指标中,应包括对博士生、博士后的综合能力培养。

“教育部、科技部、中国科协等部门,应考虑提供旨在培养高水平科研人员的培训交流项目,为专业能力、综合素质突出的优秀人才提供高水平的展示平台和丰富的就业机会。”王小凡说。

建立自己的科学教育体系不意味着固步自封。王小凡强调,现代科学的前沿发展、人才培养都离不开国际合作,尤其是基础研究领域。他说,美国大部分科学家能够理性看待中美科技合作,中美科技合作仍有广泛基础。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