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日报 2022-04-01 09:29
围绕人才培养的新定位、新体系、新模式,学校鼓励老师们深入思考和讨论,课程设计过程中制约学生“抬头”“转脑”“动手”的关键阻滞因素,以及如何通过运用“教”与“学”关系的再造让学生“头抬起来”“脑转起来”“手动起来”,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经过深入反思,老师们发现关键症结之一是师生存在一定的思维定式,即老师将“课程教学”与“课堂教学”划等号,学生将“课程学习”与“课堂学习”划等号。由此带来两个制约:一方面,由于大学课堂上老师既要讲清楚本课程的理论,给学生一个完整的知识体系和理论框架,又要引导学生互动讨论,基于现实场景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时间有限,老师往往侧重于讲理论、讲重点,从而缩减了学生讨论和互动环节的时间,导致授课效果相对枯燥,课堂“低头族”频频出现。另一方面,90分钟课堂教学结束后,学生应该针对课程内容进行持续深度的学习探索,但教师激励学生自主学习的方式手段相对有限。“课堂上的90分钟才叫教学”“课堂上的90分钟才叫学习”的思维定式是导致学生“不想动”“不能动”“不知道如何动”的症结所在。因此,如何有效延展教学时空,激发学生主动探索兴趣,实现“教”与“学”关系的有效转换,也就成为让“课程教学”大于“课堂教学”、“课程学习”大于“课堂学习”的关键。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