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出现并不在中国?探宗溯源“中国情人节”
中国社科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叶涛在西和乞巧文化高峰论坛的发言中表示:一般的七夕活动主要是围绕牛郎织女七夕相会而展开,男女主角二者不可或缺,而西和的七夕活动,中心内容是乞巧。
杨克栋说,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重要节俗,乞巧节传承时间长,在汉代就有相关文字记载。西和的乞巧节在20世纪30年代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相当一段时间非常盛行,20世纪80年代后逐渐恢复。西和的乞巧节流传地域广,是群体性的信仰民俗,参与主体主要为未婚女子,节俗有着完整的程序、仪式、内容,并且要持续7天8夜。西和的乞巧节是中华民族的乞巧节,两千多年来中国女性唯一的一个节日,乞巧的最大价值观就是“把你的巧给我,乞巧聪明智慧,过上幸福的生活。”
活的乞巧,才是值得传承下去的乞巧
8月22日是陇南市乞巧女儿节的第一天,在西和县姜席镇晚霞湖广场,一队队身着盛装的女孩子正在进行歌舞表演。记者注意到,参加乞巧活动的有中小学生,也有暑期休假的女大学生等,一些不参加表演的小女孩也穿着节日的服装,在大人的带领下来观看节目表演。
一位老先生告诉记者:“今天的活动主要是唱巧和拜巧,就是要把最美好的祝福唱给巧娘娘,让巧娘娘高兴,这是我们西和的一种文化崇拜!”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