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恋爱

最初出现并不在中国?探宗溯源“中国情人节”

中国妇女报  2017-08-28 16:26

而在台湾,七夕也作为情人节被重视,台南市自2011年开始甚至连续举办“爱情城市——七夕嘉年华”活动,以七夕节为核心,在阳历七八月间,在台南市内各处举办以爱情为主题的各项活动,包括游行、展演、电影放映、街头音乐会、文学活动等,而且推出府城四大月老,即大观音亭“说媒月老”、大天后宫“缘粉月老”、祀典武庙“拐杖月老”和重庆寺“醋矸月老”,供不同的人群参拜。当局还设计出四款颜色不同的月老公仔,象征不同的爱情,其中桃色代表甜蜜的爱,天蓝色代表澄净的爱,青绿色代表青春的爱,全白色可让民众自行着色,代表自由的爱。

七夕节成为“中国情人节”,是传统节日的现代再造,出现的时间不长,仍然在继续发展当中,人们还会不断发明创造出新的符号和活动,来充实自己的节日生活,表达自己的节日情感。

节日的生命力根源于社会需要。中国情人节的出现固然因为受到西方情人节的刺激,但它能够蔚然成风且成流行之势,根本原因还是当代社会需要一个情人节。 这里的“情人”,当然不是指“第三者”,而是指它本初的含义——恋人、情侣。中国情人节的愿景,从个体的角度讲是“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从社会的角度讲,是“愿天下有情人终成眷属,愿天下眷属都是有情人”。“中国情人节”为单身男女的相识相遇创造了条件,也为情侣表达柔情蜜意、互诉衷曲乃至经营夫妻情感提供了温馨的时空。“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牛郎织女星”,在秋色怡人的时光里,过一个情人节,珍惜眼前人,善待另一半,不仅为个人和家庭生活增添了浓浓的爱意与浪漫,也为社会注入了美好与温情。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情感>恋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