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初出现并不在中国?探宗溯源“中国情人节”
编者按
今天,七夕“中国情人节”已然成功跻入当代人的节日生活之中。但事实上,七夕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节日,它的核心习俗活动是女子乞求心灵手巧。七夕节成为“中国情人节”,是传统节日的现代再造,寄托着中国人的爱情理想——像牛郎织女那样为坚贞的爱情、自由的婚姻不懈追索。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
——“中国情人节”的前世今生
■ 张勃
爱情是人性的组成部分,是人类永恒的主题。节日是建立和维护社会关系、密切情感联系的重要时间,一些节日则为男女的相遇、相识、相悦创造机会,提供可能。中华传统节日里有不少节日具有这样的功能。比如元宵节堪称中国人的狂欢节,每逢节日来临,人们纷纷外出观灯赏景,便容易发生“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这样男女邂逅、一见钟情的故事;上巳节时在杂花生树、春情萌动的三月,节日期间,既有“佳人祓禊赏韶年,倾国倾城并可怜”,也有“公子王孙恣游玩,沙阳水曲情无厌”,所以也常发生悱恻缠绵的爱情故事。“清明踏青,攀个好亲”,一句民间谚语很好地揭示了清明节在男女情爱方面的重要性。尽管如此,中国历史上却没有一个明确称作“情人节”的节日。但现在不同了,时在夏历七月七日——七夕节的“中国情人节”已然成功跻入当代人的节日生活之中。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