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饮浪费有何改善?调查:仍存少数剩菜剩饭情况
中国营养餐产业协同创新平台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孟庆芬认为,食育教育应该“让孩子们对食物尊重,并养成习惯。应该从节约粮食、珍惜资源的角度告诉他们,怎么健康长大。”她提醒中小学生,“浪费是两个层面,显性的浪费如学校的厨余垃圾,隐形的浪费就是不会吃、不知道怎么吃,偏食挑食也是浪费。”
“疫情之后,最应该补给孩子的是食育教育。怎么吃能够增强免疫力,能够抵抗疫情。今年的全民营养日核心就是免疫膳食。我了解到,杭州有两所小学强制要求所有孩子开展节约粮食评比,建立节约和浪费的奖惩机制,让孩子们有行为约束。不止于教,还有惩戒,这才是完整的食育教育。”孟庆芬告诉记者。
天津外国语大学国际商学院教授李名梁同样认可“惩戒”的作用,“要根除这一‘痼疾’,需要学校、家长和社会等多方协同发力。一方面,学校要加大对食堂食品的监管和治理力度,提高饭菜品种、营养和质量,给学生营造一个安全、健康、温馨的就餐环境;同时,不妨尝试将学生多次浪费饭菜的行为纳入个人品德修养的考核和奖学金评定当中,给在校学生形成一定的‘威慑力’。”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