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餐饮浪费有何改善?调查:仍存少数剩菜剩饭情况
“光盘行动”后,校园餐饮浪费有何改善
“班主任陪餐”“光盘换果盘”“半份菜”……制止校园餐饮浪费,是本学期开学后的重要一课。在全国大中小学校,食堂都进行了形式不同的创新、改革,食育教育也穿插到课堂中间,成为“光盘行动”的重要一环。
开学一个多月,校园餐饮浪费的情况有没有改善?同学们如何看待餐饮浪费?他们渴望怎样的饭菜和就餐环境?记者深入大中小学校进行了实地调查。
1.“不好吃”“吃不完”是浪费主因
实地调查之前,在本报微信公众号、客户端上,记者首先针对大中小学师生发出了“决战!校园光盘”的问卷调查。调查共收集1180张有效问卷,其中教师198张,学生982张。结果显示,38%的师生认为校园餐饮浪费“非常严重”,43%的师生认为“有点严重”,只有16%的师生认为“在可控范围”。而在导致浪费的原因中,选择“吃不完”的有401票,占总量的33%,选择“不好吃”的有554票,占总票数的46%。
“不好吃”是浪费的主因吗?带着疑问,记者随机选择了一所大学、一所9年一贯制中学和一家营养配餐公司展开调查。
中午不到11点,学生便陆陆续续走入食堂吃午餐。记者分别于11点、11点半、12点三次进入食堂观察,发现大多数学生的餐盘都很“干净”,但仍有少数学生存在剩菜剩饭的情况。学生许晓告诉记者:“倡导光盘行动之后学校食堂光盘情况变多了,但总体来看剩饭的情况还是比较多。”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