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咏雪情怀

  2020-11-08 07:47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

满天皆白,雪里行军情更迫。头上高山,风卷红旗过大关。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

《减字木兰花·广昌路上》是一幅雄壮的雪里行军图。全词通篇四十四个字,写雪景的也只有两句共八个字,“漫天皆白”和“风雪迷漫”,真是大笔写意。漫天风雪中,红旗在飘扬,人马在飞腾。

“漫天皆白”,直截了当,境界广阔。“漫天”,形容风雪之大,寥廓天空,疾风卷雪,特别有空间感和立体感。“皆白”,显示茫茫大地,山川原野,银装素裹,不仅写出冰天雪地一片白的自然景象,同时也象征性地写出了白色政权四面包围的严峻形势。

“雪里行军情更迫”,“情更迫”三个字,意在笔先,力透纸背。恶劣环境吓不倒英雄红军,红军顶风冒雪,精神更加振奋,完成任务的心情更加急迫,前进的步伐更加坚定。

“此行何去?赣江风雪迷漫处”,一问一答,交待了红军的战略意向,但又没有具体指明。这样写不仅进一步渲染了气氛,而且给人以朦胧之感。而“命令昨颁,十万工农下吉安”,又让人从冰天雪地之中看到了革命队伍的强大阵势。

和广昌路上相比,红军在长征途中所遭遇的雪,要猛烈得多。但在《七律·长征》中,毛泽东对雪的描写却非常简约,只有一句话,七个字,“更喜岷山千里雪”。岷山终年积雪,“千里雪”充分显示了岷山的高远严寒。岷山是长征途中最艰难的路段之一,岷山一过,意味着长征取得了决定性的胜利。因而毛泽东登上千里冰雪的岷山,不但没有感到艰苦,反而感到更加精神抖擞。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