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汪建新:毛泽东诗词中的咏雪情怀

  2020-11-08 07:47

四、飞雪迎春丛中笑

毛泽东终生爱雪,战争年代也罢,建设时期也罢,他对雪的爱一如既往。不过,解放前和解放后,毛泽东笔下雪意象的含义有明显区别。它从战争的自然环境演变成了和平时期的政治环境;它从国内战争的风云变幻扩展成为国内国际政治斗争的舞台;它从诗人要立志征服、兴利除弊的自然对象跃升成为诗人冶人情操、催人奋进的人格追求。

新中国成立后,“雪”字第一次在毛泽东诗词中出现,是1957年9月写的《七绝·观潮》:“千里波涛滚滚来,雪花飞向钓鱼台”;第二次出现是1961年创作的《七律·答友人》:“洞庭波涌连天雪,长岛人歌动地诗”。但这两处提到的“雪花”和“连天雪”,都不是真正意义上的雪,而是对钱塘潮水以及洞庭湖波涛浪花的一种形象比喻,只能说明毛泽东对“雪”的一种偏好,谈不上有什么很深的思想寓意。

然而,当“雪”在1961年12月写的《卜算子·咏梅》中第三次出现时,便蕴含深刻,不同凡响了。当时,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一直对华实行经济封锁。而苏联又背信弃义,撕毁合同,停止援助,撤走专家。加上我国遭遇三年自然灾害,面临着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1961年12月,毛泽东在广州筹备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闲暇时,他读了陆游的《卜算子·咏梅》,有感而发,创作了《卜算子·咏梅》: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