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鲜自由”是怎样实现的
每天18时,王文文会准时打开好几部手机,面对手机屏幕,与网友互动,介绍当地海鲜产品的品类和特征,兴起时,还会现场做一道海鲜美味,通过视频直播的形式呈现给网友。
“不光是展示,我们也带货。我们在快手、火山、抖音等直播平台上拥有200多万粉丝,一天能卖到10万元,年产值超过3000万元,这是过去想也不敢想的。”王文文说,直播有一个优势,消费者可以直观地了解和购买海鲜产品,快递直接发货送到家,省去了中间差价,海鲜更加质优价廉。
像王文文这样的“网红渔民”,在海头镇还有3000多名。这个常住人口仅有8.7万人的小镇,如今从事海鲜电商行业的就有2万多人。“‘互联网+’新型营销业态拉近了海鲜直通餐桌的距离,眼下,海头自产的海鲜已经不够卖了,正通过外地调运、跨境电商等多种模式实现海鲜买全球、卖全球。”连云港赣榆区海头镇电商办主任李宝磊坦言,新型营销业态给当地海鲜产业发展带来了大机遇,但也存在着直播间的销售量与厂家库存之间信息不匹配的短板。
“因为无法掌握渔获库存,一个‘爆单’可能就会造成大量投诉,因此,建设好强大的冷链物流供应链是助力海鲜产品顺利走上餐桌的重点之一。”李宝磊说。
在海头镇走访时记者了解到,当地已建成4万吨冷库容量,如今又开辟了294亩二期冷链基地,正在建设顺丰海鲜冷链物流中心等多个项目,将打造全国海鲜发运中心。
《江苏省“十四五”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明确,将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和农贸市场建设。相信随着沿海各地全力推进冷链物流体系建设,必将有效畅通海鲜产品从水中到桌上的渠道。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