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史海钩沉

年画:美在民间永不朽

人民网-人民日报  2018-02-09 11:13

原标题:一方年画,寻踪民间文化之美

“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里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折花枝换酒钱。”这首诗使桃花坞声名鹊起,人们因而习惯将苏州年画称为“桃花坞年画”,又被称为“姑苏版”或“苏州版”。桃花坞年画产生于明代,它继承宋代雕版印刷工艺,同时吸收明代版画的优点。它在清雍正、乾隆年间迎来鼎盛期,年画质量与数量空前提高。再将视野放之世界史的角度:17世纪,姑苏版画成为中日贸易中绘画交流的重要内容,借此,日本浮世绘的美学风格受到桃花坞年画深远影响;康熙二十三年宣布开放海禁,姑苏版画经由17、18世纪欧洲传教士、商人及船员以贸易方式销往欧洲,逐渐在欧洲兴起的“中国风”浪潮中成为备受青睐的艺术商品,而中国民间图像所代表的文化潜移默化影响着19世纪前欧洲的审美……

借古观今,时至今日,桃花坞年画要持续发展,也亟须将视野从“坞内”延展到“坞外”,扩充性地展示和收集桃花坞年画各时期的真品、绝品,将当今学术领域的研究方法运用到桃花坞年画创作中,与国内外年画收藏家、研究者、技艺传承人共同培本开源。

在近日举办的“中国·苏州首届国际木版年画展”暨“传承·创新·交流——中国木版年画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中,展览不仅展出来自英国、日本和韩国的清中期前的姑苏版美人、盛景和百子系列版画,各国专家还围绕姑苏版画在海外的收藏和研究、中外年画的非遗保护路径等问题展开讨论交流。

英国伦敦著名书店“寒山堂”收藏有传世数量最多的姑苏版画,这次展出的12幅美人图和盛景图版画带有西洋透视法和铜版画线刻技法,见证了清代康熙至嘉庆年间洋风姑苏版创作和外销的鼎盛面貌。而“寒山堂”创始人、从事书店经营25年之久的冯德宝(Christer von der Burg),致力于中国年画收藏超过30年。他认为图画能让人快速直观地了解中国文化,“我也收藏中国当代版画,希望从中看到一种与时俱进的发展”。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