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18至19世纪的欧洲人,被“中国风”折服

光明日报  2018-04-02 11:33

原标题:在欧洲扇出中国风

彩绘羊皮纸面折扇(正面)。由格林威治扇子博物馆收藏

纸面印“淑女的情郎菜谱”图象牙折扇。由格林威治扇子博物馆收藏

彩绘纸面折扇。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收藏

“杂骨”纸面折扇——样板扇。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

扇子,在中国,既是日常用品,又是精美的工艺品。从形状上看,有折扇、团扇、方形扇、葫芦形扇、梯形扇、芭蕉叶形扇、椭圆形扇等;从制作材质看,有纸、绢、木、羽毛、象牙、芭蕉,以及竹子、蒲草、麦秆等。无论平民百姓还是皇室贵胄,扇子在生活中都不可或缺。这一点在欧洲也是一样的。

2017年12月1日起,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筹备两年的特展《扇子上的东方与西方——18至19世纪中西成扇》在馆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州陈家祠推出。展览集合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格林威治扇子博物馆、剑桥大学菲茨威廉博物馆及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收藏的近70把文物扇子。本刊特邀广东民间工艺博物馆馆长黄海妍为读者讲述其中几件文物的故事。从中,我们可以体味出在中西文化交融的大背景下,18至19世纪的欧洲人,被“中国风”折服,对中国文化的追捧之状。

欧洲扇子上的“中国风”

西方制扇的历史可追溯到公元前3000年。希腊人、伊特鲁利亚人和罗马人都使用扇子作为纳凉工具和纪念品。不过,那时的扇子都是团扇而不是折扇。欧洲做的第一把折扇是受到商人从中国或日本带来的折扇的启发而仿制的,时间大约是15世纪。17世纪是欧洲折扇制造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到该世纪末,折扇已完全取代了团扇。此时扇骨的材料多样,有象牙、贝壳、玳瑁等,制作工艺有雕刻和镂空,并且装饰有金、银和昂贵的石头,扇面通常印上铜版画,从事成扇制作的工匠也越来越多。

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