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泽被乡里,回响至今——纪念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旗手李端棻

新华社客户端  2020-11-22 15:28

中国自古有尊师重教的传统。但教书育人的职业选择,只是理解近代教育的一个侧面;从民族复兴的百年历程回望,面对鸦片战争之后中国瓜分豆剖、满目疮痍的“三千年未有之大变局”,教育成为一代知识分子眼中救亡图存的历史选择,李端棻挺立时代潮头,成为“教育救国”历史思潮的一代旗手。“教育救国”虽然潮起潮落,终未站在挽救国运的历史舞台中央,却开启了五四运动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也为今天复兴路上的“科教兴国”“教育强国”奠定了根基,涂抹了底色。

梁启超在《清光禄大夫礼部尚书李公墓志铭》中写道:“其言将行其人萎,功耶罪耶良史知”。穿越“教育救国”的历史画卷,我们才能理解从李端棻到蔡元培、张伯芩、陶行知、黄炎培……中国近代教育家群星璀璨的原因,才能触摸家族前仆后继投身教育的初心。

一、擎旗者:“教育救国”浪潮中被低估的李端棻

“救国之法厥为教育”。十九世纪中叶以来,面对汹涌澎湃的外部冲击,哪条道路能救中国?仁人志士开出的救国良方中,教育是提出最早、影响深远的一剂。

最早“睁眼看世界”的知识分子推崇教育救国。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大声疾呼:“教育为立国之本,国运之兴衰系之,国步之消长视之”。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