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今日要闻

泽被乡里,回响至今——纪念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旗手李端棻

新华社客户端  2020-11-22 15:28

洋务派支持教育救国。张之洞说:“人皆知外洋之强于兵,而不知外洋之强强于学。”“非育才不能图存,非兴学不能育才。”

维新派高举教育救国大旗。康有为说:“欲任天下事,开中国之新世界,莫亟于教育。”梁启超说:“亡而存之,废而举之,愚而智之,弱而强之,条理万端,皆归本于学校。”

一大批革命者、改良者选择献身教育救国。蔡元培说:“吾人苟切实从教育着手,未尝不可使吾国转危为安……昔普鲁士受拿破仑蹂躏时,大学教授菲希脱为数次爱国之演说,改良大学教育,卒有以救普之亡。而德意志统一之盛业,亦发端与此。”张伯苓说:“乃深深觉得,我国欲在现代世界求生存,全靠新式教育,创造一代新人,我乃决计献身于教育强国事业。”

李端棻

“教育救国”思潮是以改良为特征、以教育为手段,希望从根本上改变国运的近代重要社会思潮之一。但是,当代学者对“教育救国”思潮的研究,无论是“三次浪潮说”(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五四运动),还是“四阶段说”(萌芽期、发展期、高潮期、转型期),都严重低估了李端棻的历史贡献。学者把戊戌变法时期称为“教育救国”思潮的勃兴期,聚焦康有为、梁启超、严复、张伯芩等改革人物的研究。根据《近三十年来教育救国研究述评》统计,从1979年至2012年,CNKI发表的重要“教育救国”人物研究83篇,李端棻的有关研究文章为零。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热门图集

教育>今日要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