泽被乡里,回响至今——纪念近代“教育救国”思潮旗手李端棻
北京大学的李端棻雕塑
1908年春,李端棻逝世一年后,贵州通省公立中学迁至南明河两江口新校舍,即后来的贵阳一中,我和妻子、长子都有幸在这里就读;贵阳学院、贵阳一中等先生亲手培育的学园,为贵州培养了一代代俊彦英才。
1911年,李端棻逝世4年后,中华民国成立;1912年,他首倡的京师大学堂改名为国立北京大学,新文化运动从这里滥觞。
1919年,李端棻逝世12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北京大学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和思想文化中心,掀起了席卷中国大地的反帝反封建运动。经过五四洗礼的北大师生,在这里首先举起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炬,首先产生了中国共产主义知识分子及其领袖人物,成为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最早策源地。北大的光荣传统,使它成为中国现代思潮最敏锐的开拓者,为民族复兴培育了一代又一代奋斗者。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百年之后蓦然回首,方能感悟先贤的智慧与担当,教育的伟大而神奇。当这条淤塞的大河重新开始奔流,你无法预言她将流向何方,在哪里澎湃、在哪里低回、在哪里转折,但大河就这样奔流着,承载着吾土吾民的光荣与梦想,缓慢而坚定,向着波澜壮阔处奔流、奔流,奔流到海不复回,风吹稻花香两岸……(天眼客户端 记者 赵毫 图 谢辉 赵松)
上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