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21-02-02 10:26
1919年7月和1920年9月,当中国人对西方列强深感失望之时,列宁领导的苏俄政府两次发表对华宣言,宣布废除沙皇政府同中国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放弃在中国的特权。这些承诺后来虽未兑现,但当时在中国引起巨大反响,对于扩大十月革命的影响和促进科学社会主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
经过五四运动,此前兴起的新文化运动发展为以传播马克思主义为中心的思想运动。据统计,五四时期在报刊上发表的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文章多达200多篇,其中许多是马恩著作的节译。这样集中介绍国外的一种思想理论,在中国近代报刊史上实属罕见。与此同时,“以俄为师”“走俄国人的路”也成为中国先进分子的心声。
在马克思主义传播的过程中,中国南北方各形成了一个宣传马克思主义的中心。在北京,1920年3月,李大钊主持成立北京大学马克思学说研究会。在上海,陈独秀于1920年5月发起成立马克思主义研究会。这两个中心,先后同湖北、湖南、浙江、山东、广东、天津和海外一批先进分子建立联系。随着马克思主义的广泛传播,一批先进分子相继从激进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马克思主义者。除李大钊、陈独秀外,有参加过辛亥革命的董必武、林祖涵、吴玉章,还有一批年轻人,如蔡和森、毛泽东、周恩来、邓中夏、高君宇、恽代英、瞿秋白、赵世炎、张闻天、向警予等。
经过辛亥革命后十年的积淀和五四运动的洗礼,在中国建立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的新型政党的条件逐渐形成。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