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2021-02-02 10:26
中国共产党是20世纪初期在国际国内一系列因素综合催促下诞生的。100年之后,在回溯这个毛泽东称为“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时,我们的视野已更加宽阔,对背景和细节的了解也有更多更准确的认知。
近代中国社会结构的变化与政党政治的出现
自1840年鸦片战争以后,由于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进入20世纪之时,统治中国的清王朝已十分腐朽,中华民族也陷入空前的危机之中。
在中国社会性质转变的过程中,中国的社会结构和阶级结构也悄然发生变化,其重要方面是工人阶级的长成、民族资产阶级的兴起和新型知识分子的出现。中国的产业工人最初产生于西方列强在华设立的企业和洋务运动的官办企业之中。民族资产阶级则稍后,是从买办、官僚和地主中分化而来。洋务运动派遣留学生和设立专科学校使中国有了最早一批接受西式教育的新型知识分子。
在20世纪的头20年,随着国际国内一系列重大事件的发生,中国社会的变迁呈加速之势,中国近代意义上的民族主义逐步形成。这就为即将到来的中国社会变革准备了物质、人才和思想基础。
1901年,曾镇压戊戌变法的慈禧太后推行“新政”,其目的是挽救风雨飘摇的清王朝。迟来而不情愿的改革未能改变清王朝覆灭的命运,却开启了发展民族实业和西式教育的大门。各种工商企业的开办和商会纷纷成立,增强了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势力,也使工人阶级的队伍迅速扩大。科举制度的废除和大量新式学堂的兴办,则使新型知识分子群体得以形成。这一代知识分子受到中西两种文化的熏陶,怀有强烈的民族意识和前所未有的批判精神。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