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17-09-04 11:07
此后,杨荫榆与二姐杨荫枌一起求学,她们不坐轿子,步行到校,与男生同学,开风气之先。一场荒诞婚姻,也许粉碎了杨荫榆关于男欢女爱的所有幻想。脱离夫家时她才18岁,足够年轻,不知后来是否有过感情涟漪?但命运让她单身至老。
杨绛的父母都惋惜:如果嫁了好丈夫,杨荫榆会是贤妻良母。杨绛觉得:“她挣脱了封建制度的桎梏,就不屑做什么贤妻良母。她好像忘了自己是女人,对恋爱和结婚全不在念。她跳出家庭,就一心投身社会,指望有所作为。”
鲁迅发表于1925年12月的《寡妇主义》说:
在寡妇或拟寡妇所办的学校里,正当的青年是不能生活的。青年应当天真烂漫,非如她们的阴沉,她们却以为中邪了;青年应当有朝气,敢作为,非如她们的萎缩,她们却以为不安本分了:都有罪。只有极和她们相宜,——说得冠冕一点罢,就是极其‘婉顺’的,以她们为师法,使眼光呆滞,面肌固定,在学校所化成的阴森的家庭里屏息而行,这才能敷衍到毕业……
鲁迅解释:“所谓‘寡妇’,是指和丈夫死别的;所谓‘拟寡妇’,是指和丈夫生离以及不得已而抱独身主义的。”他认为:在“寡妇主义教育”下,“许多女子,都要在那冷酷险狠的陶冶之下,失其活泼的青春,无法复活了”: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