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今日推荐

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坎坷人生:鲁迅讽为“拟寡妇”

中国新闻网  2017-09-04 11:07

原标题:中国首位大学女校长坎坷人生:鲁迅讽为“拟寡妇”

已于1923年秋从女师大毕业的作家石评梅,也在《京报》撰文,痛批杨荫榆“残忍无人心的荒谬举动”,称她“品德不足以服人,才智不足以制众”。

胡适惋惜于笔战双方“都含有一点不容忍的态度”,担心影响年轻人“朝着冷酷,不容忍的方向走”。1925年“五卅运动”之后,他以《爱国运动与求学》谆谆告诫青年,真正的爱国是把自己铸造成有用之才,而非“在一个扰攘纷乱的时期里跟着人家乱跑乱喊”:

排队游街,高喊着“打倒英日强盗”,算不得救国事业;甚至于砍下手指写血书,甚至于蹈海投江,杀身殉国,都算不得救国的事业……

学校固然不是造人才的惟一地方,但在学生时代的青年却应该充分地利用学校的环境与设备来把自己铸造成个东西。我们须要明白了解:救国千万事,何一不当为?而吾性所适,仅有一二宜。

2、“国民之母之母之婆”

被打落入水后,杨荫榆留在世间的形象,就这么定格了:依附北洋军阀,推行封建奴化教育,肆意压迫学生。

杨荫榆自己,一定万般委屈——她以为自己的出发点,不过是要在好校风里培养专注学习的好学生。她在给女师大学生家长的信中说:“本校为全国女学师资策源之地,学风品性,尤宜注重。乃近年以来,首都教育,以受政潮影响,青年学子,遂多率意任情之举。习染既深,挽救匪易,本校比以整饬学纪,曾将少数害群分子,除其学籍,用昭惩儆……”她认为女师大是为全国女学培养师资的,故“学风品性”尤其要紧。“窃念好教育为国民之母,本校则是国民之母之母。”学生因此讽刺她为“国民之母之母之婆”。她1925年5月9日写给全校学生的《公启》同样招致某些嘲笑:“须知学校犹家庭,为尊长者断无不爱家属之理,为幼稚者亦当体贴尊长之心。”在“五四运动”之后摒弃旧式伦理的语境中,这类自居尊长的语调,当然显得很不合时宜。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