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网 2017-09-04 11:07
1、女师大掀起“驱羊风潮”
出任北京女子师范大学校长、成为中国首位国立大学女校长,一定是杨荫榆(1884—1938年)一生最志得意满的时刻;然而,她在这个职位上只待了一年半就狼狈离职——这段经历的阴影,伴随她的生前身后。
很多人是从鲁迅的《纪念刘和珍君》知道杨荫榆的。因为刘和珍在1926年的“三一八惨案”中殉难,便误以为杨荫榆是此次镇压学生的凶手。其实,杨荫榆1925年8月初辞职后,当年冬天便回到了苏州兄长家。不过,此前她在女师大风潮中,确实曾被鲁迅痛下针砭。
1924年11月,由于部分学生秋季开学后延迟了2个月返校,杨荫榆整顿校风,欲开除3个学生。她的处置有失公平,引起师生不满,女师大开始“驱羊(杨)风潮”。1925年1月,女师大学生自治会向杨荫榆递交要她去职的宣言。
5月上旬,女师大召开“五七”国耻纪念会,有学生不承认杨荫榆为校长,驱赶她退席。5月9日,杨荫榆宣布开除刘和珍、许广平等6名学生自治会成员。学生自治会则召开紧急大会,坚决驱逐杨荫榆。学生们将校长办公室与寝室贴上封条,在校门口张贴开除校长等布告,值班把守,不准杨荫榆进校,她不得已只好和行政人员到校外租房办公。1925年1月以来,学生们发布数次驱杨宣言,指斥杨荫榆“劣迹昭彰”:资格浅薄不学无术,不谙礼节坠落校誉,越俎侵权徇私舞弊……其中有“蟊贼”“丧心病狂”“不知人间尚有羞耻”“杨氏之肉,其足食乎”等激烈之语。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