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土豆何时成了京城百姓的家常菜

北京日报  2017-11-16 17:15

原标题:土豆何时成了北京人的家常菜

据传,土豆最初作为贡品送至内廷御膳房时,御厨们不知其为何物。有位御厨试着将土豆切成小块儿,与牛肉炖在一起,出锅后别有风味,万历皇帝尝了也不住地点头称好。

明代上林苑监设有良牧、蕃育、嘉蔬、林衡等十署,其中嘉蔬署是专为皇家种植蔬菜的机构。《北京农业史》称:“嘉蔬署的种植蔬菜者曰菜户。”

据传,朝廷所得贡品土豆最初在西苑(今北海)太液池南岸的一个小花园里种植。有一天,几十株土豆相继开了花,土豆花色或白或紫,远不如牡丹、芍药艳丽而硕大。万历皇帝视白色和紫色之花为不祥,不让在御园内种植,于是令人将其移植城外菜户营。

土豆被移植菜户营后,由专人种植。万历年间太监刘若愚所著《酌中志》对皇宫饮食有所记述:“辽东之松子,蓟北之黄花针,都中之山药、土豆,南都之苔菜,武当之鹰嘴笋、黑精、黄精……不可胜数也”,这百种“珍味”中的“山药”和“土豆”便产自“都中”,即今天的北京,因二者形味近似,故并列,据传就是菜户营的御菜园所种植。

明末清初之际,土豆的栽种技术不断提升,产量也有所增加。特别是到了清朝,取缔了明代皇室的蔬菜供应系统,皇室“菜户”沦为普通农民,各种作物的种子及培育方法也不再为皇家独有了,由此土豆也被传至明廷御菜园之外,向京畿周围传播开来。

乾隆朝初期京津冀及中原人口骤增,迫切要求增加粮食的产量,再加上乾隆三十七年提出了户口“永停编审”(清代户口原是五年“编审”一次,雍正四年,即1726年停止编审,乾隆三十七年“永停编审”,此后户口失载),户口的管理放松,使农民有了迁徙的自由,由此使土豆引种到其它地区。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