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社会

根治校园欺凌 惩戒关爱需并重

人民日报  2018-01-18 08:35

根治校园欺凌仍需进一步找到“病灶”,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惩戒失范行为的同时,关爱那些有错失的孩子

近年来受到社会普遍关注的校园欺凌问题,暴露出一些学校教育管理在公平与质量方面的薄弱之处。不久前,教育部等11个部门联合印发《加强中小学生欺凌综合治理方案》,对教育管理提出更有针对性的策略,可望有效遏制此类事件多发频发。但若要根治,仍需进一步找到“病灶”,进一步创新教育理念,惩戒失范行为的同时,关爱那些有错失的孩子。

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认为,人生每个阶段都存在心理危机,“自贬自卑”就是青春期心理危机。青少年经历的这场危机是否严重,取决于自我人格确立过程中是否得到周围人足够的肯定。如果孩子学业成绩不符合家长老师的期望,或者行为有过失,得到的往往是否定性评价甚至某种“伤自尊心”的社会制裁,“自贬自卑”心理就会形成。他们缺乏安全感,因而急切期待结交“死党”,寻求接纳与认同来抵消外部社会排斥所构成的压力。

家长、学校越是否定他们,他们就越是需要小圈子给予的心理扶助。为了强化小圈子的凝聚力,他们往往创造出圈子的特有话语体系。统一行动就是一种相互交流的方式,通过一致性的行为,相互确认:我们是一样的,我们在一起。戴同样的饰品、唱同样的歌、一起吃饭逛街……都是以一致性行为表达对群体的归属。有时候,由于缺乏正确引导,有些孩子还会通过“干坏事”来强化内部统一,因为只有刻意做一些“他们”禁止的事情,才能显示“我们”的存在;如果符合“他们”的规则,那就变成投靠“他们”,背叛了“我们”。可以说,青春期孩子的本能促使他们急切寻求朋辈群体的接纳,特别是在自己得不到家庭、学校、社会的关爱之时。

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