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史海钩沉

京版“清明上河图” 乾隆亲自植柳河畔

北京日报  2018-03-15 11:26

原标题:长河绘就京版“清明上河图”

起自颐和园昆明湖畔绣漪桥,止于西直门外高梁桥的长河,全长10.8公里,由人工渠道和自然河道拼接而成。自然河道原名高梁河,原始的紫竹院湖是其源头,已有三千多年历史,与北京城的“岁数”不分伯仲。

金朝时变身“贵族”水系

对长河的利用,可以推溯至公元三世纪中叶。为确保军粮运输,扩大种植面积,三国时期的魏国在当时的高梁河上(今石景山区一带)修建了戾陵遏和车箱渠。这是北京历史上迄今发现的最早的大规模水上工程。

而真正让长河变身为京城“贵族”水系的,是女真人。公元1115年金朝建立,后迁都北京。为解决城市暴增的用水、漕运,特别是宫廷御苑饮水的需求,海陵王慧眼独识,果断地挖通昆明湖至紫竹院湖的人工河道,令长河获得充足水源,河水汩汩涌入京城。

由于长河水源充沛,脉系丰盈,且靠近城区,忽必烈建设元大都时干脆把原来依凭西湖(昆明湖)水的设想调整为依托长河水系,让京城的版图在其浪波间次第展开。郭守敬开凿的通惠河,则把长河植入这个伟大工程的中枢位置:上端勾连昆明湖,下端是大都城内运河的终点积水潭。长河从此跻身京杭大运河的华丽家族。

作为水利工程,长河在清乾隆年间迎来又一个春天。明代,通惠河上源白浮泉被截断,玉泉山水亦遭分流。长河瘦弱,难以向城里供应充足用水,更何谈帆樯林立的水上运输。乾隆大力引导西郊诸泉流入昆明湖,接着把湖的面积扩大二三倍,然后是修建闸坝和堤防。为备旱年之需,又在昆明湖上游挖了两个潴水湖。当然,还疏浚并拓宽了长河。长河水深由一尺变成了三尺,底气十足地经德胜门水关流进积水潭,然后兵分三路大摇大摆地进入皇城:一路由东岸循御河(即元通惠河)入前三门护城河;一路从南岸进太液池(今北海、中海、南海),经池的南端东岸流出,由今中山公园再到天安门前(即外金水河),最终向东汇入御河;另一路也从积水潭东岸,经太液池东岸,注入紫禁城筒子河,然后穿行于紫禁城内,亦称内金水河。长河就这样日夜不歇,与泱泱皇城融合为一、休戚与共。

乾隆亲自植柳河畔

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