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北京中山公园内“和平牌坊”背后的故事

北京日报  2018-03-22 11:24

原标题:石头牌坊话沧桑

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德国战败,作为协约国成员的中华民国是胜利一方。胜利的消息传来,国人欢庆之余,对这座克林德碑感到不可再留。于是,北洋政府一声令下,拆碑!1918年11月13日,克林德碑被正式拆除。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在天安门前发表《光明与黑暗的消长》演讲,说道:“现在世界大战争的结果,协约国占了胜利,定要把国际间一切不平等的黑暗主义都消灭了,用光明主义来代他。”第二年,政府将堆放在东单北大街的克林德纪念碑石料散件运至中山公园,重新组建。移建石坊工程由内务部主持,京都市政公所组织施工,1920年5月竣工。从外形上看,新碑较旧碑做了些变化,由原来的“四柱三间七楼”简化成“四柱三间三楼”。由于协约国战后的宣传口号是“公理战胜,强权失败”,重建的石牌坊两面的碑文改刻中英文“公理战胜”,牌坊也改名“公理战胜坊”,以纪念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胜利。

那么,中国人是否真的获得了公理呢?巴黎和会上,虽然作为战胜国参会,但中国却处处被刁难。列强从未将中国视为平等一员,甚至把战败的德国在山东的权益转让给日本。消息传到国内,人们的幻想破灭了,不禁发出“公理何在”的呐喊,五四运动爆发了。迫于国内压力,中国代表团最终没在“巴黎和约”上签字,但那座与历史事实相悖,名曰“公理战胜”的石牌坊依然矗立在中山公园里,中国人也继续蒙受着耻辱。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