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流动的“红十字方队”

海南日报  2017-09-25 10:12

原标题:流动的“红十字方队”

从保亭县城出发,袅袅青烟中,沿着蜿蜒山道行使20余公里到达什玲镇八村地区,一条八村河养育着这里8个村庄的百姓。据海南史志网《八村后方医院的建立》一文介绍,1947年底琼纵三总队挺进保亭,决定在八村地区组建后方医院。因为这里地势险要,地理位置隐蔽,是部队理想的后方,有利于伤病员疗养。

部队进入八村后,边宣传边发动当地黎族、苗族群众支持后方医院的组建,得到群众的大力支持。群众帮助砍木料、砍竹子、割茅草,把医院房子一间一间地搭建起来。医院共有病房11间,所有床位都是用竹片编织而成,医院占地面积约4300平方米。

医院总共有40多人,其中的医务班除了给伤病员医治护理外,还要爬山越岭采草药。因当时条件限制,缺少药品,部队伤病员治疗有很多困难,实际治疗中更多的是依靠草药。草药采回来后还要切药、捣药、晒药、煮药。平时接收的伤病员一般为10多人,多时有100多人。

八村后方医院的设立,为琼纵三总队提供了医疗保障,伤病员得到了及时、妥善的医治,身体得到尽快恢复,前线兵员有了保证,增强了部队的战斗力,为保亭的解放作出了应有的贡献。

据《海南省志·卫生志》记载,早在土地革命时期,琼崖红军就有了相对成型的后方医院。1931年,红军先后在各个革命根据地建立起琼崖红军医院。东路有乐万医院(后改称琼崖东路医院);西路有澄临医院(后改称琼崖西路医院);中路有东四医院(后改称琼崖中路医院)。抗战后期,琼崖独立纵队设有军医处和直属医院,军医处设有医政科、药政科、卫生科。到解放战争时期,1948年五指山革命根据地建立后,琼崖纵队总医院迁到毛贵乡坎通村,在琼纵发动的秋季攻势和春夏两季攻势作战中,为抢救伤员作出了巨大贡献。

上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