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理财>房产

2017京津合作示范区研讨会在京召开

  2017-11-24 14:53

计渝:感谢李总的精彩发言。首创集团成立以来就是有责任敢担当的大型国有企业,我们相信在领导班子的领导下,在未来在京津合作发展区的空间会发挥更为重要的作用。十九大为我们我国家的未来发展规划出了宏观的蓝图,在新的常态,新的发展理念下,中国经济未来会走什么样的发展之路呢,特别是京津合作示范区又会发挥怎么样的新的增长极呢?下面,让我们掌声有请著名经济学家,清华大学中国与世界经济研究中心李稻葵教授作题为《十九大后的中国经济和京津冀发展展望》的主旨演讲。

李稻葵:大家下午好,首先热烈祝贺京津合作示范区研讨会隆重的开幕,也特别祝贺京津合作示范区顺利的开工,现在已经加班加点,热火朝天的动起来了,动作非常快。

各位来宾、各位领导,大家知道,将将在一个月前,举世瞩目的十九大胜利闭幕了,十九大闭幕之后,全社会都兴起了一股认真学习、深入领会十九大精神的热潮。我们所有的工作从现在开始都可能需要从认真学习、领会、理解十九大精神开始,从大局看具体的布局,从未来长远看今天。

所以我想利用今天宝贵的机会先跟大家一起交流一下我对十九大报告所传递出的重要精神的体会,然后来谈谈未来京津冀发展的一些特殊的、值得我们关注的特点。

十九大提出了一系列重要的举措,在我看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是一个贯穿始终的十九大报告的一个灵魂所在。如果这一点大家体会到的话,我们的工作,包括京津冀一体化的工作就有了方向。

十九大报告在这个灵魂的指导下也提出了一些非常重要的理论和重要的思想,原来的设想是本世纪中叶基本实现现代化,十九大的目标提出的是到2035年我们要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强国。所以,把原来的计划整整提前了15年。这也传递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在这个基础之上。

十九大报告又提出,当前以及未来一段时间,社会的基本矛盾已经发生了改变,这个基本矛盾的提法从过去简单的说是人民对美好生活的不断日益上升的需求和希望与发展不充分的矛盾扩大到发展的不充分和不平衡,所以值得大家特别关注的是不平衡。

这些新提法,如果把它放在我们的经济工作上讲,我们该如何理解呢?我个人的看法是十九大报告给咱们描述了一个未来发展的伟大的宏图,2035年,根据清华大学的测算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到2035年应该能够进入到那个时候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大中型国家的前30强,相当于今天的西班牙这样的发展水平。到2050年,中国经济的发展水平应该能够达到人口在500万以上的大中型国家的前20强,相当于现在的英国等其它国家的发展水平。

换句话说,到2035年,我们人均百姓的生活水平,按照那个时候实际的汇率的购买率评价计算的话,应该到美国的50%左右。到2050年,人均发展的水平,或者是百姓的生活水平应该能够达到美国的70%,由于我们的人口是美国的4倍还多一点,这就意味着到2035年和2050年我们的经济总量将是美国的两倍以及2.4倍,非常之大。

这样的发展前景,经过我们仔细测算,不需要超常规的,不需要长期的对经济发展的刺激。需要的是什么呢?需要的是我们稳步的发展,稳健的发展。具体说来,假如我们在未来的8年保持经济6%的增长,接下来的15年保持4%增长,再最后的10年保持3%的增长,6、4、3,保持这样的比较平稳的,相对是留有余地的增长速度的话,我们就可以达到刚刚我说翻译的这个现代化和强国的发展目标。

所以,如果纯粹从增长速度上讲,其实要求并不是太高,并不要求我们超常规的、搞长期的经济刺激发展的这些手段,不需要。需要的是我们长期稳定的、可持续的增长。6%并不是一个非常非常快的增长速度,今年我们的预测中国经济将达到6.9%的增长速度,明年我们预计中国经济应该是6.8%的增长速度。其中,明年的6.8,主要的可能是依赖更多、更快的民间投资的增速的稳定来拉动。而不是靠基础设施建设。

所以,6%并不是一个非常快的速度,4%和3%更是一个相对而言比较保守的增长速度。

事实上,过去两年,国家的金融政策已经出现了重大的调整。比如说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里提出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是13%。在实际运行过程中,广义货币增长速度仅仅达到11.2。

2016年以来,货币政策以及相关的金融监管政策是相对比较严的。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广义货币增长的目标是12%,1到10月份,今年的广义货币增长速度10%以下。这也表示今年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包括央行是高度谨慎的。

这么一个相对从紧的货币政策,相对谨慎的监管的格局,我相信将会延续若干年。因为当前我们的确还存在着金融风险的一些重要的因素。包括我们的广义货币的存量,非常之高。这就意味着中国经济的金融资产的流动性非常之高。

第二个基本要求,就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劳动力的素质。实际上这跟我们京津合作示范区又相关了,我的理解,京津合作示范区的一个重要的产业发展方向,就是特殊形式的培训和教育。为什么这么讲?因为从现在到2050年,33年的时间一代人,这33年时间我们将培养出一批新的劳动大军,同时现有的劳动大军的素质也必须提高。

刚刚说了,我们对标的是西班牙和英国,我们工人的素质,劳动力的技能,从蓝领工人,从快递小哥到软件工程师,整个的能力,这一群人的技术能力都要和西班牙的,和英国对标。因为经济发展说到底,是劳工与劳工的竞争,是劳动生产率与劳动生产率的竞争。如果我们要达到英国的经济发达水平的话,劳动生产率一定不会明显的低于英国的。

那么,目前来看,我们的劳动力的素质的短板在哪里呢?不在工程师、专业人员这部分。我们的主要的短板是在我们那些初中毕业的,还没有受过很好教育的,没有受过高中阶段教育的这部分蓝领工人,他们这部分人群,他们不仅面临着未来要和外国的工人竞争,要跟德国的工人竞争,在装配线上,在售后服务方面。同时他们还要跟机器竞争。

再下一个挑战是什么呢?必须解决不平衡的问题,京津冀过去确实有一些不平衡,北京的人均发展水平是比周边的高很多的。这是一个不平衡,报告里专门谈到,发展的不平衡与老百姓的不断上升的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一个基本的矛盾。

我再次强调,这次的特点,这次报告说是不平衡,说是美好生活跟发展不平衡之间的矛盾,不充分永远存在。我这个解读不是官方解读,但是作为学者跟大家探讨。说是一对矛盾,是美好生活的需求还有不充分,不充分不用强调,需要强调的是不平衡的发展。

未来的一段时间,国家的政策,尤其是未来两三年,在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之前,工作的重点一定是要逐步找到一条解决发展不平衡的办法,尤其是在区域发展方面。所以,京津冀一体化,京津合作示范区这项工作至关重要。

这个不平衡还有一个方面,我也想特别强调,就是经济发展与社会发展的不平衡。我们都知道,经济发展是很快的,过去的40年快速发展,平均9.5%每年,人类历史上没有发生过,40年连续每年平均9.5%,这是经济发展。但是不等于说我们的社会发展同步上升了,社会发展很多方面是不够的,是落后于经济发展的。所以在很多方面,报告里专门谈到,人民的文明程度还要提高,百姓的满意度还没上来。在医疗、教育、社会服务、参与公共决策等等方面,百姓还有很多的抱怨。

所以,未来33年,我相信国家着急的,或者说担心的主要发展方面,可能不是经济。经济发展的目标不用特别高,6%、4%、3%,不用特别高。国家可能担心的是社会的发展,将会花很多力气去改善民生。

最后我谈京津冀一体化的两大特点,值得我们关注。第一个特点,京津冀一体化之后,将会产生全球少有的巨大的经济体,京津冀的人口捆在一块超过1亿,相当于今天的菲律宾这么大的国家,超过1亿的人口,比越南还多。这么大的一个经济体,如果一体化了,内部进行了更加合理的劳动分工,它会迸发出巨大的经济能量。

具体说来,京津冀一体化意味着什么?意味着1亿人口将会有更加细致,更加精准的专业分工。比如说咱们的示范区,一定会在某些方面是非常专业的,是京津冀这一带的最专业的某件事情,比如说示范区里有一种特殊的医疗服务,或者是示范区里有特殊的专业的劳工的培养机构,这些都可以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所以我想跟各位领导、来宾呼吁一件事情,请大家一定要想我的这个地区,我要建的这个地方有什么特色,我京津冀一体化的大局里扮演什么样的特殊角色,我有什么拳头产品,或者是产业,或者是业态,在1亿人口的京津冀这一带别人搞不过我,非我不可。所以这是第一个要呼吁的,1亿多人口的,专业化高度发达的一个经济区,一个城市群,一个经济体。

第二个想跟大家呼吁的,京津冀一体化其实也意味着各种各样特殊的制度的创新,其实雄安新区最多的就是制度创新,也许雄安新区并不一定能够在经济规模上跟大部分的京津冀地区的大城市相匹敌。但是雄安新区一定会有特殊的制度创新,咱们示范区也一样,我只是以雄安新区为例,比如说雄安新区不许停车,进雄安新区之前可以称大巴,或者是租一个共享的电动车开到某一个地方,这也是一种制度创新,这个制度创新比伦敦的收拥堵费还高级,还先进。

再比如说,进到雄安新区或者是示范区以后,大量的房子是出租型的了,而这个出租可能连家具,连基本的生活用品都配好了,所以人员的流动非常的快。这一点,我也想呼吁各位领导,各位企业家朋友们,怎么开动脑筋,认真领会报告精神,在我们的示范区,在京津冀一体化过程中开动脑筋,让市场与政府的两只手有机的结合,同向发力,这就是中国经济发展的最重要的一个特色。

所以,我坚信十九大之后,中国的经济发展将会沿着一个新的思路比较平稳、持久的发展。到2035年或者是2050年我们所定的宏伟目标一定能实现。京津冀一体化将会走出一条极具中国特色的,极具创新性的发展道路。最后我们的目标京津冀一体化成为全球注目的巨大的高度专业分工,高度发达的经济体。在此我再次预祝示范区的发展圆满成功,谢谢各位。

计渝:谢谢,谢谢李教授。刚才李稻葵教授用言简意赅非常短的时间与大家一起分享了他对于十九大报告中间的关键词他的理解和阐释,同时我想他报告中提到的一些观点和思考非常值得我们大家一起去研究,看看他是不是在我们的未来京津示范合作区中得到进一步落实。其实李稻葵先生从经济学家的视角为我们分析了十九大发展之路之下未来遇到很多问题,比如说金融发展的问题,比如说劳动力素质与教育产业发展与国际竞争力的问题,特别注意到他说的中国社会面临老龄化迅速到来的现实,同时我们大家还关注一点,在养老产业大发展的时候,长者资源其实是大量闲置的,如何培养和发展长者资源,这一点也是值得很多人去思考的一个问题。特别感谢,谢谢李稻葵先生为我们带来的精彩发言。

下面用掌声有请著名学者,北京大学首都发展研究院院长李国平先生为我们登台来作演讲,他演讲的题目是《新时代的京津“双城记”》,掌声有请!

李国平: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嘉宾,首先祝贺2017京津合作示范区研讨会隆重召开,也非常感谢我们首创集团邀请我今天参会,并作关于《新时代的京津“双城记”》这样一个报告。

我今天下午报告的内容大概是三个方面,一个是在这样的一个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新时代国家的重大战略,我们对这些内容和重点,我们进行简单的阐述。同时结合今天的主题,我们阐述一下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的京津“双城”我们协同的使命和作用。第三,在京津“双城”这种协同发展过程中,我们各种空间载体,包括我们的京津合作示范区会发生什么样的作用。主要是讲这三方面的内容。

首先,我们京津冀这个区域,作为一个国家重大的区域发展战略,作为一个区域的发展,首先我们对这个区域所在的地理位置以及它在全国的地位做一个基本的阐述是非常必要的。我们看这张中国的地形图,我们京津冀地区,是从属经济重地,也是中国的北方沿海地区,同时北边是东北、西部是西北、南面是华北,所谓“携揽三北”,经济位置非常重要,在这个空间里,刚才李稻葵教授也讲到,我们京津冀的面积非常大,有21万平方公里,我们人口有1.1个亿,它是中国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被共同认为是我国的人口经济活动的密集区,也是国家重要的经济发展极。现在京津冀协同发展除了促进发展以外,更重要的还是强调协同,强调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的优化开发的模式。当然京津冀地区本身又不是一个点,它是一个面,大家看一个地形图,实际上京津冀的西北部地区主要是山区,我们整个东南半部是平原地区,所以在这样一个地理状况之下,实际上内部也会区内之间的差异或者今后我们想各种专业化分工,是在不同区域空间应该得以体现,这个区域才能发挥巨大的合力,来促进整个区域的协同和可持续发展。

同时考虑一个区域的协同,考虑到共同发展,和这个区域发展的基础是密切相关的,这个区域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实际上跟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带来了诸多的挑战和压力,因为处于不同的发展阶段对未来的发展诉求是不一样的,也就是说我们对美好生活的需要,在不同的发展水平的区域可能是不一样的。所以协同发展形成一个共识是非常重要的,我们按照“五个指标”:人均GDP、三次产业结构、人口城镇化率、劳动就业结构以及消费性支出结构对河北、天津和北京做一个基本的判断,大概北京在五年前就已经进入了后工业化经济发达时期,天津的数据应该从去年开始也进入到后工业化发展经济阶段,河北也刚刚进入了工业化的成熟期,根据这五个指标大概做一个判断,天津还是比北京晚一些,更多的指标是体现产业结构,只有在近两年才是第三产业超过了第二产业,河北还处于工业化的成熟期,也刚刚进入成熟期,在三年前它还是一个工业化的中期,所以在这样的情况下,京津冀协同发展区域之间的诉求不一样,形成一些共识,所以就非常非常的困难,这时候国家的一些更高层次的政策要求就非常必要了,所以为了促进京津冀协同发展,国务院专门成立了领导小组。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实际上我们到底有什么样的问题呢?我们简单地进行总结。

一个非常非常大的问题就是我们的不平衡问题,这个不平衡问题在这里体现的是区域发展的不平衡。一个核心是希望得到共同的发展,缩小差距,减缓我们周边地区,比如说到北京流入的巨大压力。当然除了这个,还有人口资源环境的问题,特别是现在人口和功能过度集中在北京的中心城区,所以出现了一些“大城市病”,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最首要的任务就是疏解北京的非首都功能,来缓解解决“大城市病”问题,所以这次十九大报告也专门把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京津冀协同发展的“牛鼻子”。

当然有各种各样的举措,比方我们开发程度也存在着巨大的区域之间的差异,我们的环境问题,还有其他的一些问题,我们这张图能看出人口高度集中,就业人口集中在北京的中心城区,像CBD、西城,西城的金融街,还有北京的中关村。这张图显示北京的就业人口70%以上集中在中心城区,主营收入的80%是在中心城区,所以在空间上的不合理也是我们目前存在的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这种情况就面临着几乎我们的疏解,疏解不仅仅停留在北京,也要在京津冀,在天津,在不同的区域之间寻求到平衡,所以我们今后发展经济合作示范区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不平衡、不充分,以及引领全国的创新发展,建设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消除贫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还有强调我们解决“大城市病”以及强化生态文明和环境建设,尤其是探索这种特殊的人口经济密集区1.1亿人口20万平方公里的空间优化模式,2014年京津冀协同发展上升为国家的重要战略,不是一般的国家战略,是重大的国家战略。

2015年4月30日中央政治局通过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为了北京、天津、河北的发展都必须满足遵循京津冀整体的功能定位,一个叫以首都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第二叫区域整体协同发展引领区,第三是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第四是考虑我们现在的生态环境问题强调了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出发点就是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解决北京“大城市病”为基本出发点,这张图也能看出来这是在北京城市总体规划里对整个京津冀协同空间结构的示意图,主要内容在这个图上已经得到一定的显现。在这样的大的定位里,给我们京津冀都规定了各自的定位,像北京“四个中心”:全国的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以及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大家简称为“四心一都”,天津是“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北方国际航运核心区、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改革开放先行区,我们经济合作示范区作为天津地域范围内的一个重要的区域,那就是说它的发展肯定是在天津总的定位下来寻求自身的定位,河北更多的强调了现代商贸物流基地、产业转型升级、新型城镇化与城乡统筹以及生态环境支撑为重要的定位。

在今年的4月1日,为了集中地承接北京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国家中共中央国务院又决定设立了河北雄安新区,这个新区我们认为是落实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一个重要的举措,所以因为第一就是要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还要培育创新驱动发展的新引擎,通过这样的两个作用达到一种优化开发模式和调整整个区域空间结构。所以雄安新区在北京来讲,这次新的城市中途中非常强调“一核两翼”,“一翼”就是通州的北京城市副中心,第二个是雄安新区,它们都起到承接中心城区的非首都功能的转移承接,所以雄安新区也非常强调要形成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的现代化新型城区。雄安新区发生了很多很大的变化,一个非常重要的变化,产业定位开始更加明确,相关的一些规划也在逐步进行推进。实际上这次京津冀协同发展在我们党的十九大报告里非常明确地提出要以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牛鼻子”推动京津冀协同发展。所以这里面我们看,要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实际上由于非首都功能,尤其是城市功能的过度在首都集聚、过度集中,所以才产生了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因为首都有强大的政治功能,所以带来的一些文化本身的功能,所以为什么经济各种功能如果在不加管控的情况下一定是非常集中的,一定会出现过度的状态,这种过度的状态就一定使得北京有一定的城市功能,比方说社会功能的转移和特定产业功能的转移,如果这个事情解决好了的时候,我们会产生一个结果,就是说能缓解或者解决北京的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同时可以带动周边,河北当然包括天津的共同发展。所以在这种情况之下,我们对首都功能要有一个非常清晰的认识,实际上现在国家给北京市的定位就是“四个中心”,以及建成一个目标,叫做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这样的情况下,北京还要发展产业,没问题,那是一种高精尖的产业,所以说现在北京在做的已经是处在检验规划,更多的是提高劳动的生产力和对周边的辐射带动作用,来衡量北京未来发展的一个重要的标准。当然疏解对象的时候会有各种疏解,比如说一般性产业、高消耗产业、物流,部分教育、医疗培训机构和行政性、事业型机构和企业总部,当然这个疏解更多的体现在北京中心城区、承接的部分不仅有我们说北京以外的区域,也有北京以内的区域中心城区以内的部分也是在承接,所以说以上是关于我们京津冀协同发展的一些进展和我们对它的基本认识。

第二,今天我们在强调京津“双城记”,我们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中,京津作为一个“双城”,它的协同的使命和作用到底是什么?我们怎么理解这种“双城记”?实际上在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里非常强调的空间结构叫“一核、双城、三轴、四区、多节点”的结构,“双城”就是我们的北京、天津,就是我们的“双城记”,它被定为主引擎,协同发展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是主引擎,要强调联动,要强调拓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我们京津合作示范区一定是在广度和深度上做文章,然后是同城化,还强调高端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也就是说河北贫困问题的解决,共同的发展,我们京津也有一定的责任,也来支持河北的发展。所以如果说我们的“双城记”怎么样谱写好、唱好“双城记”,我们想在这三个方面,我认为是非常重要,一是一定实现京津冀区域总体定位上发展,你一定是各个,北京也好,天津也好,河北也好,一定是强调在区域整体功能定位上,共同建立以北京为核心的世界级城市群,一定是京津“双城”联动,一定要强调协同共同发展,尤其是京津冀地区已经形成了两个1000万人口的超大城市,所以它们的主动性、连续性,是取决于世界级城市群能不能很好形成。第二点,区域整体协同发展改革引领区,包括体制机制的创新是非常重要的。三是全国创新驱动经济增长新引擎,这是非常强调协同创新共同体的建设,我们创新链在京津之间很好地进行链接。四是生态修复环境改善示范区,京津冀在这些方面都应该发挥重要的作用。

第二点,各自围绕自己的中心定位来进行发力,比方说北京现在实际上刚才我们发改委的领导,北京市发改委的领导已经讲到了新近开展的疏解整治促提升行动,以及新的城市总体规划(2016-2035年),总体上都是来践行和落实我们的城市功能定位,解决北京的“大城市病”,这方面北京的总体城市规划是非常有利的证明。

所以这里面强调的北京的“一核、一主、一副”,一核是强调政治的核心作用,所以空间也有一定的支撑。“一主”,我们是城市功能过度集中的区域,需要疏解,一城发挥重要的作用。通过“一副”的建设,把中心城区的人口和功能转移到副中心里,面向未来,预计我们的城市副中心要从中心城区至少转移承接到40-50万的人口。包括其他方面的“两轴”、“多点”,以及“一区”,都充分体现了落实四个中心,以及建设国际一流的和谐宜居之都,主城和副城的关系,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尤其是科技方面,在整个京津冀范围之内非常强调,全国科技创新中心怎么办?所以北京在城市总体规划里提出了“三城一区”,我们认为“三城一区”是主要平台优化科技创新布局,也是全国的自主创新示范区,在天津滨海新区也同样是自主创新示范区,通过突破怀柔科学城,搞活未来科学城,所以总体上来讲还是发挥创新和驱动发展转移转化和研发的重要智能,当然后面还有集群和中国制造创新引领示范区的支撑。

天津在面向未来的时候,怎么样发力,我觉得非常非常重要,落实“一基地三区”,全国先进制造研发基地里,也发挥重要的作用,这个作用主要的战场,天津滨海地区以及一些周边地区,包括我们现在的未来科技城以及像京津示范区,因为京津合作示范区是在未来科技城之内的重要的区域,紧邻滨海新区,所以它们大概的定位都是先进制造研发基地,航运像天津港,金融创新运营示范区比如于家堡等等。一定在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里面推进三大重点领域的率先协同上发力,有交通一体化、生态环境保护、产业升级转移,都不是一个地区能做的,要共同协力来推进的。比如轨道上的京津冀,还有生态方面,产业转移。

说到产业转移,我觉得非常非常必要的,比方说未来科技城,以及我们的京津合作示范区,实际上围绕着各自的定位,未来大的发展思路,北京是服务型区域、是知识型区域,天津以前以前是加工型区域,河北是资源型区域,这样产业分工的现状出现了各种未来的问题,所以我们要改变这个,要怎么办?北京和天津一定要强调制造到服务业的转型升级。河北一定要强调制造业,强调去掉原来的重型化,特别是价值链方面的分工,北京能做的更多是总部和研发,天津要强调一定的总部经济,河北也需要在部分优势行业强调生产研发,不仅仅是生产制造。这种情况下京津冀未来共同发力的时候,一定要打造区域创新这个共同体,尤其是天津发展得非常好,在发展科技创新领域里,一定要强调像《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里对我们的要求,比方说通过完善区域创新体系才能加强天津和北京的联动,促进整个天津以及整个区域的创新发展,不是原来传统意义上的发展,或者更好更有质量、更可持续和平稳的发展,是非常需要的。

所以在整个京津冀里一定会围绕“科技枢纽”,所以我们一直认为北京是科技创新的枢纽城市,这种枢纽就和外围加强联动,所以在这个过程中发挥中关村和天津滨海新区两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的作用,同时强调京津高新技术产业带的联动,以及沿海的现代工业技术创新带,还有环京津的绿色发展创新创业带的合作,更多的强调知识的外移、技术的转移,所以共建天津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区,政府之间也有很多的协议,都实实在在在干,还有现在的京津合作示范区等等。

第三,京津“双城”协同发展,我们认为还需要有一定的支撑,这种支撑包括方方面面,实际上要有一定的空间支撑。北京发展到今天新的规划就是减量发展,现在的城乡建设用地是2920平方公里,到2020降到2860平方公里,到2035年是2760平方公里,在这个过程中,实际上北京还有巨大的创新潜力和最后发展的潜能,这种潜能往哪儿放?北京没有地方放的,可能放在河北,也可能放在天津。从承接的角度,天津和北京之间相对的产业结构或者承接能力和联动的可能性会更高,因为发展阶段比较接近,所以说今后怎么样承接北京的科技方面的转移,在天津变成一个新的增长极和增长点,是非常重要的。

从空间支撑来讲,一是通过优化区域空间格局和促进交通一体化获得协同发展新的空间,所以这个区域是整体的,不能割裂出来,这一点说我们的“双城”发展是需要这个的。

二是实际上京津合作示范区以及天津的滨海-中关村科技园已经在制度上形成了这样一个特大的空间,尤其京津合作示范区原来叫北京市清河农场,大家一直传说北京的一块飞地在哪?就在这里,而且定州这个区域有38平方公里,38平方公里在北京是意义极其巨大的空间,在北京的朝阳7平方公里,也就是我们所在的区域,它创造的产值达到6000亿,GDP1500亿,实际上30多平方公里,如果发展好了,无论对我们的经济、对社会、对整个发展有巨大的支撑。所以在这样的过程中,尤其是我们合作示范区刚刚从组织架构里明确,双方的主要领导来共同做领导小组,这一定会推动未来的发展。

面向未来到底做什么?我觉得非常重要的,一定要强调北京的科技创新资源和天津的先进制造的优势怎么结合起来,比方我们的创新链、产业链、政策链、资金链有效衔接,作为我们京津合作示范区,未来的创新发展的试点和示范,先试点,然后示范,因为你做出成绩才能示范。科技研发与成果转换要如何有坚定的定力,我们以疏解非首都功能作为“牛鼻子”,我们也要发挥重要的作用,说我们如何承接北京的非首都功能的疏解,当然很重要的要服务于本地的天津的经济社会的发展。当然除了这个区域,京津冀协同发展需要动员整个社会力量,也不仅仅局限在一个区域、两个区域、三个区域,所以我们要充分释放京津各区分散疏解与合作的空间,把京津冀协同发展推向高潮,比如整个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域内和域外相结合,发挥各个区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当然需要统筹规划、综合推进。

我的时间已经到了,谢谢大家!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