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重新认识中国民歌:一种人性的直接的表达

人民政协报  2018-02-06 11:36

原标题:中国的民歌

北方有《诗经》,南方有《楚辞》,这两大系统的音乐,历经千百年始终没有断裂过。自汉以后,民歌就更多了,当时还专门设立了一个专业的音乐机构——乐府,乐府同时也采编、传承这些民歌。特别是在南北朝时期,乐府里有很多现在依然传颂的民歌,比如《木兰辞》,还有很多蒙古草原的民歌,如“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到了唐宋时期,民歌就更多了。唐朝很多诗人、文人,对当时流传的民歌非常喜爱,并且主动地向民歌学习。像刘禹锡写了几十首《竹枝词》,如“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和“情”是同音字,东边日出西边雨,倒是(对我)有情还是没有情?这样的表达方式,大多是从民间民歌中学习而来。

明清以后,开始有文人主动地收集、整理民歌了。比如,明代作家冯梦龙,他的“三言”(《喻世明言》《警世通言》《醒世恒言》)是大家熟知的。他除了“三言”小说集外,还编写了民歌集《桂枝儿》和《山歌》。

民歌之所以好,是因为民歌是人民创造的。民歌和民歌风的创作歌曲,最大的区别就在于人民创造。民歌是劳动人民集体智慧的体现,它流传到今天,经过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创作,凝结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智慧。

比如,山西左权开花调《桃花红杏花白》中,“爬山过岭寻你来”和“爬山过岭找你来”,一个“寻”,一个“找”,到底哪个正确呢?其中“找”又该怎么解释?是寻找的“找”,还是关照的“照”?不同的使用,意义就会不一样。“找”的含义是寻找一个未知不明确地点的东西,但是如果唱成“爬山过岭照你来”的“照”,也很好,在佛经里有这么一句话“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如果有这层意思的话,意义就更有所不同。所以,每个演唱者怎么唱?我认为,只要唱出感受来就都可以,这也就是为什么说民歌是个集体创作,它的创作属于人民。

中国民歌的分类与艺术性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