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周恩来怎样一步步“模糊中见光明”

解放日报  2018-03-20 09:50

原标题:周恩来怎样一步步“模糊中见光明”

他认为,一个人必须有远大的理想和高尚的志向。在一篇作文中,他是这样写的:“故凡同一人类,无论为何种事业,当其动作之始,必筹划其全局,预计其将来,抱无穷之希望。然后按此希望之路径以前进,则其结果不致与此希望相径庭。希望者何?志是也。”

随着时代的发展、年龄的增长以及对国情了解的加深,周恩来忧国忧民的心情更加炽热。1917年9月,他在东渡日本留学途中,看了临行前朋友给他的 《新青年》(第3卷第4号),感觉很好。到东京后,他就把《新青年》第3卷全部借来细看,觉得自己“从前的一切谬见”被打退了好多。

1918年春节期间,处在苦闷之中的周恩来再次把《新青年》第3卷找出来,重新反复阅读。其中所持的新思想新观点,使他感到眼前变得豁然开朗。他开始树立这样一个信念:在“思想”“学问”“事业”上,都要毫不犹豫地抛弃“旧”的,追求“新”的,“去开一个新纪元才好呢”。他在那天的日记里兴奋地写下两句诗:“风雪残留犹未尽,一轮红日已东升。”不过,这个“新”的到底是什么,他还不是很清晰。

这时,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已经传到日本,马克思主义在日本广泛流传。周恩来在东京买书时随便翻阅新出的杂志,看到一篇论述俄国党派情况的文章,给他留下深刻印象。他在日记中凭记忆写下了800多字的摘要,对于列宁领导的俄国十月革命和苏维埃政权有了一定的了解:“按现在情形说,君主立宪的希望恐怕已没有再生的机会。过激派的宗旨最合劳农两派人的心理,所以势力一天比一天大。资产阶级制度,宗教的约束,全都打破了。世界实行社会主义的国家,恐怕要拿俄罗斯作头一个试验场了。”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