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亚明与于省吾:“三顾茅庐”只为先生向北来
忽然一日,夫妇二人正在家中伏案疾书,响起一阵敲门声,一个熟悉的声音随后传来:“老朋友开门,老朋友快开门,我来看你们来了!”(《一代名士张伯驹》,任凤霞著)
这让张伯驹和潘素甚是惊讶,听声音好像是熟悉之人,可是他们刚刚才来长春,人生地不熟,怎么会有老朋友在这儿呢?
张伯驹打开房门,一下子惊呆了,门前竟然站着自己在北京的老朋友——古文字学家于省吾!
张伯驹一时语塞,竟说不出话来。紧接着,兴奋的他和于省吾双手紧握,同时大声喊着潘素:快烧咖啡!快备酒菜!咱们的老朋友来了!欢快的声音让一条寂静的街道瞬间明亮。
于省吾何许人也?他的到来为何让张伯驹如此兴奋?
1896年,于省吾出生在辽宁省海城县中央堡,毕业于沈阳国立高等师范。后历任奉天萃升书院院监,辅仁大学讲师、教授,北京大学教授,燕京大学名誉教授,故宫博物院专门委员。
新中国成立之际,于省吾已是国内研究甲骨文的一流学者。郭沫若当年写过《殷契粹编》,整理和重刊时,专门请于省吾出山为他校订。不仅如此,于省吾对书画鉴赏也极有见地,和张伯驹早年相识,共同的爱好让他们走得很近。
于省吾怎么也到了长春?坐在张伯驹面前,就着几碟小菜和美味白酒,老先生娓娓道来。
那还要从时任吉林大学校长的匡亚明说起。
“让我去办一所大学吧!”1954年,时任中共华东局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匡亚明再一次向组织请求。当时,他还有另一个选择,那就是到北京的清华大学任职。
上一页 |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