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海钩沉

匡亚明与于省吾:“三顾茅庐”只为先生向北来

光明日报  2018-04-28 17:56

1983年,于省吾(右)在书房辅导学生。资料图片

匡亚明在吉林大学的工作照。资料图片

编者按

匡亚明,一位广开贤路的校长,“让我去办一所大学吧”,是他一直追逐的梦想;于省吾,一位孜孜以求的学人,奔赴东北,坚守学术,乃其人生不悔的抉择。他们的命运因一所初创的大学而交织在一起,他们的友情在新中国的东北大地上生根发芽。这样一段并不算久远的东北往事,生动地阐释了“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的真正含义,让后人感动不已。

东北之邀

张伯驹没想到,东北的秋天这样短。1961年10月,刚来长春时,中午的阳光照在身上,甚至还有几分灼热之感。可是,当宋振庭请他们夫妇二人吃完火锅之后,没过几天,天气迅速变冷,俨然已是纯正的冬天了。

只是,张伯驹和潘素的内心却越来越火热,他们觉察到了这个偏僻省份与众不同的发展氛围,他们愿意把全部热情都投入其中,为这片土地做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张伯驹每天都认真阅读省博物馆给他准备的资料和报告,回到家里也满脑子都是单位的事情,他筹划着一个令自己兴奋的工作计划。潘素则在聚精会神地备课。在这之前,她甚至没有迈入过学堂的大门,现在却因出色的绘画能力,一下子登上了大学的讲台。

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