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史海钩沉

匡亚明与于省吾:“三顾茅庐”只为先生向北来

光明日报  2018-04-28 17:56

有着惊人魄力和超人胆识的匡亚明,开展工作大刀阔斧。在于省吾来东北之前,他就向教育部积极推荐被誉为“中国量子化学之父”的唐敖庆,以及创建了该校历史系的历史学家、教育家佟冬为副校长。

强有力的校领导班子求贤若渴,礼贤下士,一批有着深厚学养的大家先后来校执教。除于省吾外,还有先秦历史学家金景芳,以及著名诗人、古典文学及文艺理论家张松如(公木),文学家冯文炳,文字学家蒋善国,法学家马起,经济学家关梦觉,古汉语专家霍玉厚,外国语言专家王长新、王琨,数学家王湘浩、王柔怀、孙以丰,“一时间东北人大可谓是八方学子云集,硕学鸿儒荟萃。”

1958年,东北人民大学正式更名为吉林大学。1959年吉林大学理化楼正式开工建设,匡亚明亲自规划指导设计,提出整栋大楼必须展示出高等学府的英姿,要让人有神圣之感。在修马路的时候,匡亚明要求一定要宽一些,要大方,至少能并排走两辆车。不放心,他就亲自上手丈量。

学校安装电话总机,有人告诉匡亚明,不用太多就能够满足当前的使用要求。他说那不行,要为将来考虑,力主上容量大的500门。

在匡亚明心里,一所大学终于有模有样了。

孙梦云在《匡亚明:鞠躬尽瘁为教育 尊师重教美名扬》中这样表述:从1956年下半年开始,数、理、化三系着手筹建物质结构与特殊材料性能、高分子、化学动力学与催化剂、半导体材料及其应用、计算数学、基本理论问题等研究室;1959年,吉林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了半导体系,1960年,建立外交系。匡亚明率领全校人员朝着科学高峰迈进,师生日夜攻关,硕果累累。1960年5月,在教育部举办的“高等教育科研成果展览会”上,吉林大学有41项尖端、重大的研究成果参与展出:有达到国际水平或国内先进水平的环氧树脂、光弹性塑料、计数管等;有耐高温材料和高温测试设备系统的研究等,这些对近代的动力工业、喷气飞机、火箭、原子反应堆等尖端技术的发展等都有巨大意义。

上一页下一页

  • 最新评论
  • 热门评论

时刻新闻

热点推荐

强坛热帖

热门图集

历史>史海钩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