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抗战时期华北根据地的秘密护送

  2020-01-16 08:49

四是被冲散的人员、伤病员。日军反复“扫荡”造成根据地被分割封锁,尤其 1942年“五一大扫荡”将冀中抗日军民冲散。 1942年 8月,中共建立以安平报子营为中心的东西两条秘密交通线,负责寻找分散活动的干部,一年内护送干部大约 2000人。(参见冀中人民抗日斗争史资料研究会办公室编《冀中人民抗日斗争资料》第 42期,1986年印,第 123-124页。) 1942年 7月冀中军区卫生部建立由安平到路西的秘密交通线,两年间护送反“扫荡”中大量伤病员等 3000余人次。(参见刘树仁主编《晋察冀边区交通史》,人民日报出版社 1995年版,第 74页。)

五是抗属、干部家属。“冀中子弟兵母亲李杏阁去边区参加英模会”(成安玉主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冀中区卷》,第 167页。) ,交通员与李杏阁化装成走亲的通过关卡。 1943年中共晋察冀分局采取分段接力的方法,将一批 12至 17岁间的干部子女转移至延安。(参见中共山西省委办公厅等编《中共山西党内交通历史资料选编》,山西古籍出版社 2000年版,第 422423页。)

三、如何进行过路准备?

制定护送方案,做好预案,防止出现意外。 1942年刘少奇通过冀鲁豫安阳敌占区时,对可能发生被伪军扣留的情况,准备了三套“软硬兼施”的应对方案:第一,派出代表与伪军谈判,讲明道理,晓以大义。第二,施以物质利益的疏通。当地伪军都是土匪出身,从事绑票只为追求金钱,可以通过金钱打动伪军。在上述两个办法失效的情况下,只能采取强硬的第三条方案,即派遣军队抓捕敌伪的家属,交换人质。(参见邮电部华北地区交通邮政史料整理小组冀鲁豫组编《冀鲁豫党史资料选编·交通邮政专辑》(一),第 111页。)制定护送的预备方案,是为保证过路人员的安全。曾在八路军驻临汾总兵站工作的杨毓贤、丁江回忆:“为了安全可靠,八路军的交通队在护送重要领导干部前,都要认真做好周密的计划和准备。”(中国人民解放军历史资料丛书编审委员会编《后勤工作回忆史料1》,解放军出版社 1994年版,第 444页。)1945年 6月,邓小平通过平汉路封锁线时,冀鲁豫军区沙区办事处主任王乐亭和沙区办事处交通科长马赛也制定了行动方案,并对沿路几个重点地段作了多种设想。(参见成安玉主编《华北解放区交通邮政史料汇编·冀鲁豫区卷》,人民邮电出版社 1994年版,第 230页。)

上一页下一页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