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01-16 08:49
(《党的文献》授权中国共产党新闻网发布,请勿转载)
[摘要]抗战时期,日军在华北地区建立了严密的封锁线,使华北根据地受到分割,给根据地的交通联系与工作指导带来困难。为了保证抗日人员的安全往来,中共利用秘密交通护送过路人员。中共干部是护送的主要群体,此外教育界人士、爱国学生、国际友人等也是护送对象。为保证安全,中共摸索建立了严密的过路措施。过路前拟定过路计划,侦察沿线敌情,加强对过路人员组织与管理,并根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积极争取敌占区伪军、地主、士绅支持,为过路提供安全保障。中共通过秘密交通将抗日“火种”散播于华北大地,为抗日根据地的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和支持。
[关键词 ]护送;秘密交通;过路人员;华北根据地
[中图分类号 ] K265.1 [文献标识码 ] A
全面抗战爆发后,中共在华北建立多处抗日根据地。伴随抗日力量的不断壮大,根据地的人员往来逐渐增多。面对日军封锁、“扫荡”的残酷环境,如何安全地秘密护送往来人员,成为中共必须解决的问题。
一、何以产生秘密护送的需要?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日军向华北大举进犯,沿平绥、平汉、津浦路发动军事进攻,控制了重要城市及铁路沿线。但日军不满足于占领“点和线”, 1938年武汉会战后又对华北调遣兵力,开展“肃正作战”和“治安强化运动”,企图消灭八路军,扼杀抗日根据地,扩大占据范围。日军一方面大规模修筑铁路、公路和据点,形成对根据地的包围;另一方面设立封锁线,加强了对来往人员的严格审查,甚至“扫荡”时严禁任何人员通过。如 1941年 8月,日军对晋察冀边区除原有封锁线之外,又重新划定了封锁线进行双重封锁,并作出如下要求:“历来的经济封锁线,继续照常封锁。新封锁线除经日军许可者外,一切人员及物资禁止通过。”(日本防卫厅战史室编《华北治安战》上册,天津市政协编译组译,天津人民出版社 1982年版,第 439页。)
日军的包围和封锁使华北根据地受到分割,给根据地的交通联系与工作指导增加了困难。
下一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