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历史上有哪些改写战争结局的“大撤退”?

北京日报  2017-09-20 15:16

原标题:改写战争结局的“大撤退”

同样的故事此后再次在俄罗斯土地上上演。当德国气象学者对希特勒做出1941年至1942年冬天应该是暖冬的保证后,希特勒决定大举进攻苏联。他认为,进攻苏联只需要进行一次短暂的战略大决战,与俄罗斯大地糟糕的气象条件毫无关联。闪电战开始后,数周时间,苏联整个西部大片国土丢失殆尽,在乌克兰有数十万苏军被德军消灭或俘虏,甚至还出现了苏联部队整军或整集团军投降的情况。为了保存战略实力,在未来的反击中再次凝聚力量,斯大林开始了向西伯利亚的战略撤退。

俄罗斯有句话说:“当西伯利亚的机器开动,就注定了德国战败的结局。”通过利用西伯利亚铁路和公路运输,苏联向“大后方”撤退了用以反击的重工业基础和科研技术人员,大量兵工厂和基础工业在西伯利亚地区重建并恢复生产。就拿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著名的“喀秋莎”火箭炮来说,就是西伯利亚生产的重型武器。同时,苏联还趁此次战略撤退逐渐开始反击,部署在西伯利亚的60多万军队陆续调集到西部前线。这些后备军在寒冷中长大,大部分士兵头戴毛帽、脚穿毛靴,身上有带衬垫的夹克和白色迷彩服,最终也成为抵抗住德军疯狂进攻的中流砥柱。

3.中国上演“宜昌大撤退”

其实,历史上著名的撤退战并不都是外国军队上演的。我国古代兵法中就有“走为上计”之说,《老子》中还有“以退为进、以守为攻”的兵道观,以退为进更多的是为了避敌锋芒以求更好的战机。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