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秘闻旧档

曾经风靡一时的公用电话

北京日报  2017-11-17 15:21

原标题:当年胡同口的公用电话

两米高、一米见方,苹果绿的顶盖,银灰色的底座,铝合金的框架,四面镶着透明的长方形玻璃。1982年9月22日,北京第一座投币式公用电话亭落户西单人行天桥北侧,引起人们的极大兴趣。它无须派人看守,可24小时提供服务。两个多月后,东西长安街上的10座投币式公用电话亭也开通使用。(1982年12月15日《北京日报》2版,《十座投币式公用电话亭开通使用》)

这里不得不说一下公用电话亭的主角——“投币式电话”。虽然当时它在西方一些国家已经是户外通话的重要工具,但在我国还没有普及。1982年2月,北京市电信局科研所接到了设计新型投币式电话机的任务。在邮电部的审定会上,全国有五六个省市都拿出了自己的设计,最终确定以北京市电信局科研所的电路为基础,由邮电部在天津的两个直属厂生产电话机,并在首都先行推广使用。(1983年1月4日《北京日报》3版,《镶在长安街上的明珠》)

另外,北京的公用电话事业还发生了一个新变化。1985年3月10日12点,本市第一个个体总机式公用电话站在新源街居民姚庆玲家开通。总机式电话站的开通,意味着附近凡是安装分机的住户,都可由总机转接电话,每户每月的月租费为6元、10元不等。(1985年3月11日《北京日报》1版,《本市第一家个体总机式公用电话开通使用》)

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投币公用电话、磁卡公用电话、IC卡公用电话的相继出现,为市民提供了更多选择。1999年8月,400部国产红色IC卡电话机装进长安街的公用电话亭,这也是长安街及其延长线有史以来规模最大的公用电话安装工程。(1999年8月11日《北京日报》5版,《长安街打电话更方便了》)

上世纪90年代以后,随着家用电话和手机的普及,曾经风靡一时的公用电话风光不再。公用电话渐渐淡出了胡同口,街面上的公共电话亭使用率也越来越低。

利用率低,是不是应该缩减规模?据本报2011年报道,当时北京市市政市容委有关负责人给出了否定答案。原因是公用电话亭是一种重要的城市基础设施,它还承载着可免费拨打110、120、119的重要应急功能。

本版文字:汪丹

历史资料:京报集团图文数据库

上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