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

  2018-02-12 09:38

正因毛泽东虚怀若谷数次采纳了粟裕等

人的建议并根据战争形势的发展不断修改战

略构想,才促成淮海战役的最终胜利,从而

成就了这一战争史上的奇迹。毛泽东向来主

张多谋善断。此役正式发动前一个多月中,

他和中央军委同华东、中原两大野战军的指

挥员反复磋商,认真听取战区指挥员们的意

见择善而从,并根据不断变化着的战争形势

及时地调整作战部署作出切合实际的战略决

策。如此当战役刚刚拉开帷幕,我军便能胸

有成竹地将既定作战方案逐步实施并能从容

应对战场上各种繁纷复杂的局面。原华东野

战军副参谋长张震后来回忆说:“毛主席高

瞻远瞩,制定了淮海战役的作战方针,又博

采众长,使这个方针得到补充和进一步完善。

战役第一阶段的进攻方向选定在徐州以东,

歼灭对象是黄百韬兵团。中野主力直出徐蚌

线,协同华野作战。在总的战略意图下,最

高统帅部和前线指挥员之间经过酝酿磋商,

使战役的具体部署更加缜密。”这是人民解放

军能在淮海战役如此有条不紊地胜利进行的

主要原因。

淮海战役是怎样打的

一场大仗已迫在眉睫了。双方在该地区

的兵力情况如何呢?解放军有华东野战军 16

个纵队、中原野战军 7 个纵队及华东、中原

军区的地方部队共 60 多万人,不仅数量少于

国民党军,装备和交通运输条件更远不如蒋

介石集结在该地区有徐州“剿总”总司令刘

峙、副总司令杜聿明指挥下的 4 个兵团和 3

个绥靖区部队及后来从华中增援的黄维兵团

等部共 80 多万人。其中,邱清泉兵团的第五

军和黄维兵团的第十八军还是其两支最精锐

的主力部队。叶剑英曾指出其特点:“敌人

重兵密集,便于机动,增援迅速。若要攻歼

其任何一部,必须首先拦住敌人的援兵,才

能赢得时间,保持主动。这是华东战场与其

他战场截然不同的特点,也是影响战役胜败

的关键。”

当时,蒋介石自认有不错的打算,感觉

自己依然可以进退自如,一来可以与共军决

战;二来可以守住长江北岸,如果实在不行,

还可撤至江南,守住国民党的半壁江山,再

差也不至于完败。据此分析,如果我军不能

抓住有效战机,在徐州地区消灭敌之主力,

让刘峙集团缩回江南,就会给以后的渡江作

战和解放江南造成很多困难,甚至会延长全

国革命胜利的时间。因为该地区敌强我弱,

毛泽东能作出歼灭刘峙集团于徐州地区这个

决断,是需要有很大的勇气和魄力的。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