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人民网
历史

从战略上看毛泽东是如何指挥三大战役的(下)

  2018-02-12 09:38

蒋介石和傅作义此时此刻已惶惶不可终

日,但他们仍然缺乏对形势的正确判断。那

时,国民党华北“剿总”傅作义集团排兵布

阵非常奇怪,他们除了有一个军在归绥、一

个师在大同外,其余主力 4个兵团、12个军

连同其他部队约 50 多万人,沿着北宁铁路和

平绥铁路,分驻在东起滦县、西迄张家口的

500多公里狭长地带上,

摆成东西向的一字长蛇

阵。在这些部队中,

40%属于傅系、60%属

于蒋系,二者彼此间存

有矛盾。他们在东北和

华北我军的联合打击下,

已经陷入非常不利的处

境。在辽沈、淮海两大

战役相继进行后,这是

蒋介石国民党方面唯一

可能机动使用的兵力。

蒋介石这时还抱有

不切实际的幻想。从实

际情况分析,由于华北

和东北在战略上是一体

的,整个东北被解放军

攻取后,把华北国军兵力南撤才是首选。但

蒋没有这么做,他单方面认为自己在中原仍

有一拼,东北林彪不可能立即入关,华北国

军兵力仍然可以做到进退自如,因为他有自

己的海军力量可以使用,实在不行,可以依

靠海军力量南撤。对于接下来如何应对局势

蒋一直难以打定主意,处于犹豫中。他曾想

要傅作义率部南撤,并委任傅为“东南军政

长官”。但蒋考虑到根据地原在绥远的傅作义

不愿南下,于是就改变了主意,想让傅作义

平津,以阻挡和牵制人民解放军南下,为

巩固长江防线争取时间。而此时的傅作义也

有自己的打算,绥远是傅的“老家”, 但是绥

远经济落后,不利于扩充实力和长期坚守,

况且傅统率下的蒋系部队又无法带走。如果

暂守平津,有助于傅扩充实力;如果南下,

不但傅系部队很难带往江南,而且一旦失去

了地盘在南下后可能被蒋吞并掉。于是傅作

义有意把蒋系部队摆在东南向,把傅系部队

摆在西北向,一旦东北野战军入关,蒋系可

以乘船南下,而傅系可以西撤绥远,这就是

怪异的长蛇阵的缘由,摆阵不是为了打仗,

而是为了逃跑方便。蒋、傅二人各有各的算

计,很难同心协力共谋时局。但暂守平津、

控制海港,以观时局

成了蒋、傅两人的共

识。成功与失败往往

就在一念之间,蒋介

石万万没有想到,就

这一念之差,使他彻

底没了撤退的机会和

随后抵抗的本钱。

当辽沈战役结束

后,毛泽东考虑着东

北野战军应该尽快入

关,可林彪表示有困

难。毛泽东的战略构

想是最好能堵住华北

的傅作义集团,如若

不然蒋介石一旦调走

他们,东北野战军将

无仗可打。当毛泽东判断出蒋介石仍在犹豫

观望时,他就当机立断不再和林彪商量,下

达即刻入关命令。11 月 18 日,毛泽东为中央

军委起草电报,向林罗刘通报:“傅作义经

过彭泽湘及符定一和我们接洽起义。”接着,

便断然作出东北主力迅速入关的决断:“望

你们立即令各纵队以一二天时间完成出发准

备,于 21 日或 22 日,全军或至少八个纵队

取捷径以最快速度行进,突然包围唐山、塘

沽、天津三处敌人不使逃跑,并争取使中央

军不战投降 (此种可能很大)。”“望你们在

发出出发命令后先行出发,到冀东指挥。”20

日,毛泽东再次致电林罗刘等:“先以四个

纵队夜行晓宿秘密入关,执行隔断平津的任

务。”为了使东北野战军主力入关的行动不过

早惊动对方,他特别强调:“部队行动须十

分隐蔽,蒋傅对我军积极性总是估计不足的,

他们尚未料到你们主力会马上入关,因此除

部队行动十分荫蔽外,请东北局及林罗谭令

新华社及东北各广播台在今后两星期内多发

沈阳、新民、营口、锦州各地我主力部队庆

功祝捷练兵开会的消息,以迷惑敌人。”

另外毛泽东还决定以华北聂荣臻的名义,

派人同傅作义联系作起义谈判的初步接洽。

此时的傅作义早已不是当年的意气风发,

他被蒋介石绑在了一个快要散了架子的

破车上。虽然已通过关系开始起义的谈

判工作,但他意在“保存实力”,并没有

下最后的决心,傅还有西逃和南下的可

能,且西逃的可能性较大。毛泽东估计,

一旦解放军兵指张家口,傅作义将调集

他的嫡系部队西援,能够使傅部不能西

逃或南下最为理想。

上一页下一页

时刻新闻
精彩推荐
强坛热帖

简版彩版触屏版

Copyright © 2014 People.cn